新闻中心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-> 养老院新闻 -> 长寿老人的秘诀:乐观是一种心理“资源”

长寿老人的秘诀:乐观是一种心理“资源”

发布时间: 2022-02-04 11:02
0
“都说爱笑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。其实,爱笑的人寿命也会更长。”

都说“爱笑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”。笑代表着乐观情绪,而乐观是一种心理属性,它的特征是,人们普遍期望美好的事情会发生,或者相信未来会是有希望的。

一个人过得怎么样,和平时的生活态度、性格等有很大的关系。而近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则告诉我们,爱笑的老人寿命不会太短。

真的是这样吗?接下来,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项新研究。

近日,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,针对 7 万多人进行了长达 30 年的追踪访问。这些参与者主要来自美国的两项大型长期研究数据:其中一项是“护士健康研究”,涵盖 69744 名女性;另一项为“复员军人事务部老龄化研究”,涉及 1429 名男性。

研究人员采用修订版的“生活态度测验”和“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”,来评定参与者的性格乐观与否,并按照乐观程度将其分为 3 个组。

结果显示,与“最不乐观”的人群相比,最乐观的女性平均寿命高了 15%,活到 85 岁的概率高了 1.5 倍;而最乐观的男性平均寿命高了 11%,活到 85 岁的概率高了 1.7 倍。

以前就有研究指出,更乐观的人患慢性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较低。近期发表在《美国科学院院报》(PNAS)的最新研究进一步表明,乐观情绪可以使平均寿命延长 11%-15%,而性格乐观的老人更容易获得“超常寿命”,即活到 85 岁或 85 岁以上。

研究者指出,乐观性格对预期寿命的影响,是独立于社会经济状况、健康状况、抑郁、社会融合和健康行为(如吸烟、饮食和饮酒)等之外的。也就是说,仅仅做个乐观的人,就能让老年人寿命延长,而乐观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资源。

看完严谨、科学的研究,我们再来看一个鲜活的例子吧!

笔者朋友的奶奶,今年刚过百岁,而就在去年的春节期间,笔者有幸在山东拜访到了这位高龄老人。

当时的天气很冷,北方的冬天一片萧瑟,但老人居住的村屋里却非常温暖。略显破旧的平房收拾得井井有条,炕上 3 只小猫依偎在老人身旁,见笔者走近也毫无惧意,恰似老人淡然的人生态度。

奶奶身子骨非常硬朗,一整个冬天都很健康,连感冒都没得过。平时,她可以独自进行洗衣、做饭等简单的家务,儿子和媳妇每天都来探望,帮老人处理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。

在和老人的交谈中得知,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天,老人嫌鸟叫有些吵,竟然爬上树把鸟窝端了下来,并重新安置到其他地方。在天气暖和的时候,她会养上七八只鸡,在屋后种点蔬菜;秋忙时去儿子家帮忙,闲时走上几里路去赶集。老人爱吃南瓜,而其他的主食、糖果、水果、肉蛋等来者不拒。她的饭量不大,不多吃,但每种都会尝尝,从不会因为某种食物“不健康”而完全拒绝。

在交谈中得知,老人经历了中年丧偶、晚年丧女等很多苦难,但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变故。也许,这就是她长寿的秘诀吧。

乐观到底能给身体带来哪些益处呢?

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,不要悲伤,不要心急,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。相信吧,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。”这句话出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》。乐观是他面对困境时坚强态度的写照,也是激励无数人勇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座右铭。

乐观在摆脱负面情绪、促进健康行为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。

从心理角度看,乐观心态能助你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良机,而不至于将目光聚焦在各种不好的事物或挑战上,免得你去钻牛角尖,而无法将注意力放在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上。乐观还能让你更好地应对困境。人生很难一帆风顺,若能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,直面现实,才能给自己一定的调整时间,东山再起。

从生理角度说,对于老人而言,乐观才能带来身心平衡。不少老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“得病”,平常稍有头疼脑热,就担心自己的身体不行了。他们极为关注养生知识,但往往矫枉过正。比如,听说胆固醇对心血管有害,就完全“封杀”鸡蛋等“无辜”的食物;因为怕血糖升高,就拒绝所有的甜食,包括水果。但很多百岁老人从不忌口,想吃就吃,不惧疾病,看淡生死,活得自在。这种乐观的心态才是对抗疾病的基础。

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均教授,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到:“我曾提出过一个观点———人体宿主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肿瘤的发生、发展,更会对肿瘤病人的治疗有重大影响。” 如果心态好、饮食平衡、生活习惯健康,整个机体状态就能保持平衡,这些潜在的肿瘤就不容易发展起来;如果遇到生活打击或者经常闷闷不乐,癌细胞才可能就会迅速发生发展。

程书均院士还讲过一个“快乐小鼠”的故事:顶级医学杂志《细胞》刊登的一项经典实验显示,每天傻乐的“快乐小鼠”,其体内被人工诱导出的多种良恶性肿瘤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。科学家认为,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有一条“神奇通路”:大脑皮层良性刺激-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-自主神经(主要是交感神经)-脂肪组织(脂肪因子)-抑瘤。

我能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吗?

当然可以!因为,乐观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品格。

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、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指出,乐观是一种可学习的归因方式,通俗说就是,当你实事求是地把失败归因于外部、特殊、暂时的因素时,就能增加乐观情绪。

具体来说,我们教大家一个打断消极念头的“ABCDE”法则:

A 代表坏事;

B 代表不断“反刍”这件事的念头;

C 代表坏事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(如生气、沮丧、哭泣);

D 代表内心反驳的想法;

E 代表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。

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,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(终止 B)或者直接在思维中反驳 B。反驳的方法有 3 种:

一是用事实说明,先前一直纠结的消极想法其实是错误的;

二是避免归结到永久、普遍、人格化的原因,更不要就此自我否定;

三是找出消极想法的后果,问自己“现在想这个对我有用吗”,而不是问“这个想法对吗”。

经常使用“反驳法”,可减少脑子里的消极想法。每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很多好与不好的事情,会接受很多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,慢慢给思想绑上很多道“链条”。于是,长大后的我们会遇事先想困难,预设无数坏的结果,这当然很难乐观起来。因此,平时要么多想好事,要么就什么也不想,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
另外,生活中要多和乐观的人在一起,因为情绪也是会“传染”的。经常和那些能感受到“小确幸”的人相处,日子久了,你也会觉得生活美好、幸福美满,慢慢变得凡事往好的方向想了。

文章的最后,笔者想分享一下程书均院士的三句话。

他说:“我的心理状态一般,并不比别人高明,我调整心态的方法,不外乎三句话——总结自己,学习人家,耐心调节未来。”

第一句: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,调整自己现在的生活。

遇到事情,先想想过去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,结果如何,整理出来,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。

第二句:通过看书、读报、交流等途径学习别人的经验,然后再去实践。

老年人必须走出小环境,进入大自然,加强与环境和人的交流对健康极有好处。

人一定要多交流,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,积极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文娱、旅游等活动。

第三句:自我改变要有耐心,不要操之过急。

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要满足,别老觉得自己啥也不行。